English

弥补普通高校不足的一种重要形式

1998-09-02 来源:光明日报 中科院院士、北京科技大学教授、顾问 柯俊 我有话说

自学考试制度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创造性产物,它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和效益;但瞻望前程,它还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和有可能取得更辉煌的效果。

新中国建立以来,我国在人才培养的数量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,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人才。但是在培育人才的质量上,也就是在人才的素质、能力上,已经远远不能适应21世纪的要求,主要问题根据递交国务院的中国工程院咨询报告:《我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》,我个人理解主要有如下方面:1、专业划分过细,学生知识面过窄,综合性能力、创造能力薄弱。以鞍钢为例,大学文化程度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、科学家约有一万多人,一年八百万吨产量。而按照最新技术,一个百万吨的钢厂,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只需350人,即使年产一千万吨也只需3500人。宝钢在目前国内运作最好,即将成为世界第三大钢厂,但是人数远远超过世界上其他钢铁集团。当然,有教育原因也有体制的需要,但知识面过窄,一个人不能顶几个人用是一个重要原因。2、学生的实践训练太少,工作能力薄弱。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物理专业开过物理系中级物理实验,约在40年前搞过两个较宽专业,得到了外国教授的好评。后来变成大学物理实验,其中许多是拿过诺贝尔奖金的实验,如果学会方法,本应做一两个实验就可以拿到诺贝尔奖,但至今一个也没有,变成灌输的实验,而非训练知识的实验,学生的学习积极性、主动性必然削弱。3、教学体制死板,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。北京科技大学试验班老师发现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很严重,我们必须全面培养他们,认识到他们都是精华。4、教学上,课堂讲授以灌输公式理论、具体知识为主,主要是背理论、背公式、背知识,考试也是如此,缺乏启发式与课堂讨论交流,削弱了教学活动中“学生是主体”的地位。5、在专科教育方面,分层定位模糊,学科系统性过强,与实际脱节,不利于应用性人才培养。

这些普通高等教育正在或有待改革的薄弱环节,恰恰是在职或待职自学学员的长处和潜在优势;如能充分发挥有利于人才培养,有利于产学研结合,有利于素质能力的养成,有利于各种工作水平的提高,更有利于学员的终身教育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